爭議許久的關于“香港本地生定義”終于塵埃落定!7月31日,香港特區(qū)政府公布了針對政府資助專上課程(即高等教育)學額及申請資格的重要修訂。
受政策影響zui大的就是人才引進計劃的受養(yǎng)人子女,2028/29學年起,受養(yǎng)子女必須在港居住滿2年才能申請政府資助專上課程的學額!
也就是說,像高才通等人才計劃赴港的,他們18歲以下的孩子想要享受“本地生”待遇讀香港院校的本科等高等教育學位,必須在香港居住滿兩年。
*政策原文鏈接:https://sc.isd.gov.hk/TuniS//www.info.gov.hk/gia/general/202507/31/P2025073100288.htm?fontSize=2
01 港府最新本地生政策
過去,只要未滿18歲、持受養(yǎng)人簽證(LS5)赴港的學生,即可被視為“本地學生”,享受政府資助。然而,近期社會關注部分學生雖獲本地學生身份,卻并未實質(zhì)居港,造成資源使用不公及浪費。
*受養(yǎng)人簽證:是指非香港居民作為香港居民的配偶、子女或父母,以香港居民為保證人申請赴港定居的簽證類型。
現(xiàn)在,港府對本地生定義終于有了新的進展:
1、香港政府將設立兩種學費模式
一類為:可獲得政府補貼的“資助學費”
明確擁有香港永居、單程證、受養(yǎng)人簽/進入許可等文件的人能夠獲資助學費,是符合資格申請副學士、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的。
另一類為:“非資助學費”,需考生自費繳交
這類人士可以申請報讀政府資助的相關課程,但需要繳付不獲資助的學費。也就是說,持有全職工作簽證、工作許可證或各項入境計劃下的簽注的人士,將不再享受本地生學費的資格。
2、從28Fall開始,如希望申請政府資助學額(如持有受養(yǎng)人簽證LS5的學生),必須在課程開課前連續(xù)居港滿兩年。
兩年的居港要求可通過以下兩種實現(xiàn):
√ 在港就讀本地全日制課程——由香港學校出具
√ 或提交入境處出入境記錄,證明每年在港時間不少于275天(即每年離港不超過90天)——入境處出入境記錄
*注意:永居的同學不受影響。
不僅學士學位課程是這樣,其他政府資助專上課程的學額,包括教資會資助大學的副學位、高年級學士學位及研究院修課課程的政府資助學額,相關院校在審批有關申請時,也會采取類似以上的做法。
3、不過以上有關修訂不是立即實施,而是設立了過渡安排:
√ 2026Fall學生:不受新規(guī)影響,仍可按現(xiàn)行條件申請資助;
√ 2027Fall學生:則需在港連續(xù)居住滿一年(以2026年10月起算),才符合資助資格;
√ 不符合居港年限的考生:將無法申請JUPAS系統(tǒng)中的資助學額(大約15000個名額),意味著他們將以“非資助生”或“國際生”身份被分類處理。
總的來說,這一政策落地后,直接影響的就是那些想要通過低成本落戶,并未在港實際居住或納稅,只想走快速通道的家庭。
新政策旨在防止“掛名本地學生”濫用資源,保障真正居港家庭的教育權益。對于計劃通過受養(yǎng)人簽證赴港升學的家庭,請務必提早規(guī)劃,滿足居港年限要求,才能享受香港的教育資源優(yōu)勢。
02 高才通/優(yōu)才計劃家庭該如何應對
港府透露,截止到25年6月,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接近50萬宗申請,其中近33萬宗已獲批準,已有近22萬人才及其家人抵港!尤其是“高才通計劃”,有超過10.8萬宗獲批。
對于通過高才通或優(yōu)才計劃赴港人士,其子女一般以受養(yǎng)人簽證身份隨行。新政策落地后,如希望孩子未來就讀香港政府資助的大學并享受本地學費待遇,建議:
? 盡早赴港定居:孩子越早赴港、開始實際居住并就學,越容易滿足未來“連續(xù)居港兩年”的資助資格要求。
? 提前規(guī)劃升學時間表:明確目標入學年份,倒推兩年安排孩子在港學習和生活。
? 保存好出入境記錄或本地就學證明:為未來申請政府資助時提供有效憑證。
特別提醒:由于過渡期,2026年入學的學生無居住時間要求,2027/28學年僅有一年居港的要求,如子女正值高中階段,現(xiàn)在開始規(guī)劃仍不晚!